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玉器>古玉
从唐代玉带谈唐代玉器
时间:2020-09-19浏览:75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一处基建工地上,施工人员无意中挖出了一个大陶瓮,里面居然装满了黄灿灿的金银器。

接到报告赶来勘查的考古工作者,随后在附近又发现了第二个陶瓮,里面同样装满了数量惊人的金银器和玉器。

这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就是现代考古史上大名鼎鼎的"何家村唐代窖藏"。

1.jpg

何家村宝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其中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

值得一提的是,何家村窖藏除了出土大量的唐代金银器之外,同时还出土了10副唐代玉带。

222.jpg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这同样是考古史上前无古人的重大突破,是迄今为止唐代玉带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从而为唐代玉器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标本。

2.jpg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狮纹白玉带板

玉带,古时又称"大带",是指用玉来装饰的皮革腰带。用来装饰腰带的玉饰品,被称为"带銙",又称玉带板。

玉带是唐宋元明时期特有的高等级玉制品,是当时用来彰显官阶爵位的身份标志。

3.jpg

唐太宗李世民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10副玉带,除白玉九环蹀躞带外,其他9副玉带分别被放置在4件银盒内,银盒盖内还有清晰的墨书题记,明确记载了盒内玉带的玉色、名称、形制和组成数量。

其中碾卿纹白玉带、斑玉带、白玉有孔带共置一盒,盒内墨书记录:"碾文白玉纯方胯一具,一十六事并玦玉一具,白玉有孔一具,各一十五事并块";

4.jpg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狮纹白玉带板

5.jpg

唐代狮纹白玉带板(局部)

此外还有白玉碾伎乐纹带、更白玉带共置一盒,盒内墨书记载:"文白玉具,十六事并玦。更白玉一具数次前";

其次还有白玉纯方錡带、骨咄玉带、深斑玉带共置一盒,盒内记载:"白纯方胯十五事失块。骨咄玉一具,深斑玉一具各一十五事并块";

最后则是白玉瑙铰具与小件金银器共置一盒,其题记为:"白馬(瑪)腦(瑙)铰具一十五事失块"。

6.jpg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

从这些唐代文字记录中可以看出,玉器在当时无疑是非常珍贵的宝物。

唐人不仅将玉器妥善收纳于银质器皿当中,并且对其特征与数量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记录,而且还将玉器与金银器共同埋藏,说明玉器在当时与金银器的珍贵程度相当。

7.jpg

何家村出土唐代镶金白玉臂环

一直以来,就玉器发展而言,唐代玉器的历史地位远远不及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品种。

尽管唐朝在当时世界具有毋庸置疑的强大影响力,并且创造了无比辉煌的盛唐文明,就连享国时间也比后世的元、明、清朝都要长,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唐代玉器,存世数量却远远不及其他朝代。

8.jpg

何家村出土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

导致唐代玉器存世数量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历史时代的影响。

汉代以后,随着汉代玉器巅峰的戛然而止,中国玉器的发展迅速转入低谷,长时间停滞不前。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战乱连年不休的历史形势下,玉器发展受到了严重破坏、受到了严重制约,基本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

9.jpg

天津博物馆藏南魏晋南北朝青玉卧兽

因此在这一时期,玉文化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严酷的寒冬,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

可以说唐代玉器正处于玉器发展的恢复阶段,中国玉器正在逐渐从数百年的"冬眠"中慢慢醒来,所以无论治玉理念还是治玉工艺,客观上尚不具备蓬勃发展的条件。

10.jpg

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击鼓伎乐纹玉带板

其次,唐代文化的作用。

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各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因此唐朝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国际间多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唐代文化具有国际化特征。

11.jpg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饮酒胡人纹玉带板

因此在社会文化国际化的唐朝,玉器数量较之其它具有国际特征的贵重珍宝有所减少。

比如唐代金银器皿的传世数量和艺术水准就明显高于其它历史时期,这也是唐代社会文化国际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12.jpg

何家村出土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

同时,玉料匮乏的制约。

我们知道,商周战汉时期是中国玉器的"王玉"时代,玉器在当时是王权的象征,普通人根本无权拥有和使用。

唐代官方对玉器的控制尽管已经不像商周战汉那样严苛,但当时玉器却依然属于统治阶级贵族的专属资源,尤其新彊和田玉料的使用,始终处于被官方垄断的状态。

13.jpg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白玉天鸡三耳罐

尽管唐代民间已经出现治玉作坊,但唐代民间玉器的原料大多却并非和田玉,而是用一些地方玉料作为替代,由于地方玉料的产量和质量都很不稳定,这样就大大制约了唐代玉器的发展。

例如唐都长安附近出产的蓝田玉,尽管蓝田玉文化在唐朝达到鼎盛,但是随着玉石资源的枯竭,至唐代中后期,蓝田玉的开采已经逐渐停止。

由于玉石资源的稀缺,当时人们对玉石有许多神化附会的曲解。

据说要想找到蓝田玉,需要在早晨日出之时,看到深山中有轻烟飘出的地方,才能够采掘到蓝田玉。因此晚唐诗人李商隐有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111.jpg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最后,盗墓猖獗的后果。

唐代玉器存世数量稀少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历代盗墓猖獗后果。

迄今为止,现代文物考古尚无唐代皇室陵寝的发掘记录,因此很多历史之迷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但是历史上有记载的针对唐代皇陵的重大盗掘活动却不胜枚举。

如唐朝末年的黄巢,就曾对长安附近的历代皇陵都进行过盗掘,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乃至武则天的乾陵,都被他挨个刨了一遍。

14.jpg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玉梳背

此外还有五代时期的温韬,更是堪称官方职业盗墓专家,他对唐代皇陵所造成的破坏堪称灾难性的巨大。

温韬曾出任耀州节度,这一职务相当于现代的陕西军区司令员。因关中唐代皇陵正处于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于是温韬利用职务之便,用七年的时间对唐代皇陵进行了疯狂的盗掘。

这导致关中地区大小唐代皇陵无一幸免,给唐代帝王陵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破坏,历史记载称许多珍贵的文物被其私藏甚至损毁。

《资治通鉴》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15.jpg

晋祠博物馆藏唐代玉鸟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唐代玉器的存世数量稀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唐代玉器在历史局限中发展困顿,但依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整体上看,唐代玉器与当时的艺术趋势相融合,并且着眼于艺术精神的深度刻画,从而形成了气韵生动、仪态万方的时代特征,这与唐代政治上开放、艺术上兼融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有着密切关联。

16.jpg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莲瓣纹白玉碗

综上所述,从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玉带可知,唐代玉器虽然规模上看并不突出,但却客观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鼎盛的时代特征。

而唐人对玉器的推崇与珍视,更不逊色于任何历史时期,这也是中国玉器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最有力的实物佐证。

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首发百家号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