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考古发现>考古百科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揭晓:河南独占三席
时间:2021-04-15浏览:7

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发布,河南共有3处遗址入围20个初评项目,分别是巩义双槐树遗址、淮阳时庄遗址、伊川徐阳墓地。最终,河南入围的三个项目全部上榜。

在这场被誉为中国考古界“奥斯卡”的评选中,河南独揽三项,成为绝对瞩目的角色。至此,河南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达49个,稳居全国排行榜第一。

巩义双槐树遗址:4300平方米!发现中国最早的“宫殿”

2020年5月,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

从地理位置上看,双槐树遗址位于嵩山的山麓,黄河与伊洛交汇处的旁边,非常符合中国古代早期都邑聚落的选址规范,其周边的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和洛阳的苏羊、土门、妯娌等多个遗址,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聚落群。

2013年至2020年,考古人员对遗址本体及其相邻区域先后数次展开文物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时期文化遗物。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彩陶

其中,双槐树遗址发现的大量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丝绸,连同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充分证实不仅最早的丝绸在中国,最早的家蚕丝绸也在中国,同时实证了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已具有全国领先的农桑文明形态,是中华农桑文明文化传统的最早的完备代表。

该遗址还新发现了4300平方米夯土建筑群基址、大型院落布局,已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开古代大型宫殿式建筑形制之先河,堪称中国最早的“宫殿”。

“河洛古国”的发现,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实证了以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

淮阳时庄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粮仓城邑”,已检测出粟、黍类作物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古代,粮食如何储存才够安全,才能防潮?时庄遗址揭露了古人的智慧。

淮阳时庄遗址是2019年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时庄村发掘的,历经两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样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址。

淮阳时庄遗址

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介绍,经初步判断,可能是古时的粮仓,是整个先秦时期罕见的粮仓建筑群。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赋税制度和治理体系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遗址勘测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南部的近3万平方米区域内,发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

“座落的台地,有粗颗粒隔水层、细颗粒防水层,能有效阻断地下水,保证粮仓底部的干燥。”曹艳朋还提到,房屋建筑的外墙抹泥防潮, 地基抬高,周围有排水沟,主要为了方便雨天排水。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植物考古学证据,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说明这里有过粮食的存放。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时庄遗址的南部是一个人工垫筑的台地,外侧有宽浅的围沟,台地上已发掘出的28座粮仓,以夯土墙为外侧边界集中分布,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邑。

伊川徐阳墓地:“网红”戎人王级大墓,在中原地区首次发现

2020年年底,洛阳伊川徐阳墓地新发现一座春秋时期大墓,一时之间成为“网红”,不仅冲上热搜,还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

这座春秋时期大墓,是目前为止发掘出的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戎人王级大墓,也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首个戎人遗存,进一步印证了2600多年前陆浑戎从中国西北迁往中原洛阳伊川的历史,对探索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发展方面的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伊川徐阳墓地出土的器物

陆浑戎是一个游牧部落,原本在西北,但因实力强大成为秦国的“眼中钉”。后来,秦国与晋国发生冲突,晋惠公被秦军俘虏,于是秦穆公强制令陆浑戎迁徙到洛阳附近。

据发掘现场负责人吴业恒介绍,这座标号为M15的墓保存完好,随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纹铜编钟、编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围分布有陪葬车马坑。

“车马坑陪葬对应的是高等级贵族墓葬,另外,从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青铜礼器来看,应该是一座王级大墓。”吴业恒说,这也是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的第二座王级大墓。

考古大咖看“十大”:河南独揽三项,既少见又在意料之中

“全国评选十个项目,河南独揽三项,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原队长许宏表示,作为在河南工作25年的考古老兵,得知这一结果感到非常振奋。

从1996年博士毕业来到河南至今,许宏已经把河南看作第二故乡。河南占据评选榜单三席,为何如此“高产”?

“尽管少见,但同时又在意料之中。”许宏认为,整个河南是古代中国文明的核心地区,可谓是物华天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才会有如此多的项目受到瞩目,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原考古工作是开展得最系统、最扎实的地区,这些都和屡获“全国十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还有科学技术的加持。

许宏表示,从最早的仰韶遗址、殷墟遗址的发掘,再到现在的双槐树等遗址,尤其近年以来,科技让考古插上翅膀,在最大限度攫取历史信息方面,河南有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和飞越。

例如双槐树遗址,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旅游局发掘;时庄遗址,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周口市文物考古所联合发掘的,“精兵强将都汇聚在中原地区,可见对中原地区的重视程度之高。”许宏表示。

“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一体的话,首先则是核心地区的文化,丰富厚重,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大一统的局面逐渐形成,周边多族群的遗存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许宏总结说,重大考古项目的诞生“规律”,一个是中心,一个是周边,“两大方面,咱们河南占了第一方面。”

【相关链接】数说河南:河南共49个项目入选历届“全国十大”,稳居第一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始于1990年,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

截至2020年,河南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达49个,稳居全国排行榜第一,充分体现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河南此次三项上榜,这样的情况是否罕见?河南商报记者梳理历届榜单发现,早在1900年和1991年,河南就连续两年有三项入选,在2007年更是刷新历史记录,达到了四项,分别是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和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墓群。

作为省会,郑州的表现也格外亮眼,自1990年先后有15个项目获此殊荣,是全国获得考古十大发现最多的城市。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1、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2、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3、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4、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5、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6、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7、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8、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9、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10、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