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瓷器 玉器 铜器 紫砂 文玩 宝石 水晶 考古发现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考古发现>考古百科
带钩的兴起及使用(下)——云想衣裳系列
时间:2021-05-08浏览:24

带钩虽然小巧,但却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工巧匠们制作出了大量纹饰精美、造型奇特的带钩,有水禽形、兽面形等。很多带钩做成龙、虎等动物形状,十分生动逼真。

下面就其个别精美者进行简单的介绍:

水禽形金带钩:春秋后期,陕西宝鸡益门村二号墓出土,带钩呈水禽引颈回首凝望状。左侧高1.8厘米,右侧高1.5厘米。左边金带钩造型较为写实,喙扁长如鸭喙,头饰绿松石,胸部有龙纹,背部饰羽纹,两侧还有翅膀、爪,尾巴呈扇面张开形,腹内有柱状钩;右侧带钩水禽的头部呈球状,喙上饰一对“S”形纹。背部饰龙纹,有十四个孔,当为镶嵌饰品所留。腹中为柱状钩钮,底部有孔。

W020180410518502554014.jpg

水禽形金带钩 陕西宝鸡益门村二号墓出土

贴金银质猿猴形带钩:战国,山东曲阜鲁城出土,猿形,呈跳跃攀援回首状,银质。猿侧身前视,单臂前伸,双目嵌蓝色料珠,炯炯有神。通体多处贴金,钩背有一钉状钮。钩体是猿猴的身体,钩颈与钩首是一只伸出的手臂,此器构思巧妙,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W020180410518502581606.jpg

贴金银质猿形带钩 山东曲阜鲁城出土

鎏金兽纹带钩:战国中期,钩首为蛇头形,钩背略显内凹,中部略偏向钩尾一侧有圆形钩钮。通体鎏金,钩面半浮雕兽纹。前端为一口衔钩颈的龙头。钩体中部雕饰两条螭龙,与大龙相互缠绕在一起。三条龙的鼻、眉、角、翅、尾等部位均饰极细密的针刺羽纹,其余皆饰针刺点纹。为表现龙体的强健有力,还在龙身的各个关节处雕饰涡状纹,整体做工精致,雕工细腻。

W020180410518502609608.jpg

鎏金兽纹带钩 河北平山出土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战国,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白银制成,通体鎏金,整体为一个琵琶的形状,钩身铸浮雕式的兽首和长尾鸟,兽首分列钩前后两端,长尾鸟居钩左右两侧,盘曲逶迤。钩身正面镶嵌三枚白玉玦,玦面琢谷粒纹饰,玉玦中心各嵌一颗半球形琉璃珠。带钩的制造工艺十分精湛,采用鎏金、镶嵌、凿刻等多种方法,将不同质地、不同色泽的材料,巧妙地配合使用,使不同色彩的对比非常和谐,产生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这件带钩图案繁复,制作精美,是目前所发现的战国时期金属工艺的上乘之作。 W020180410518502624705.jpg

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除以上之外,曾侯乙墓出土的四枚金带钩、四川省昭化出土的金银错犀牛带钩等,都是带钩中的精品之作。

在当时,带钩不仅用来固定腰带,还可以用来佩挂各种饰物与武器等。一般用于佩挂的带钩比束带用的带钩要小,常固定在腰带中,钩颈下垂,可以在上面佩挂玉饰、印玺、刀剑等,尤其是妇女使用的带钩,多只用于佩带饰物。

参考文献: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金银玉石卷》,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1994年10月。

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青铜器全集9: 东周3 》,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

本文标签:
热门文章
全站推荐